编者按:在重工校园里,有这样一群职能员工,她们以默默奉献的姿态,照亮了重工的每一处角落,温暖着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心田。她们虽身处不同岗位,却怀揣着同样的热忱与担当。她们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用自我的力量为校园营造出更良好的工作氛围,致力于优化工作流程,只为让每一项事务办理更加顺畅、高效。让我们走进“重工微光”的世界,聆听平凡背后的非凡故事,感受这点点微光交融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
行成于思,聚焦教师核心需求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宏大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2016年底,浙江省首次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如同一粒种子,在毛云莹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培训中,毛云莹深入了解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精神与内涵。她不禁陷入深思:作为高校办公室的一员,如何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句话让我的思考有了答案,作为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最多跑一次’就是要着力在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情上下功夫、深入研究。”毛云莹笑着回忆道。
通过与老师们的日常沟通以及认真研究他们在学院合理化建议活动中的反馈,毛云莹敏锐地捕捉到了老师们在工作中面临的三大核心诉求:一是对更舒适工作环境的向往,二是对清晰工作路径的期盼,三是对正确价值导向的认同。这些诉求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种种不便与困扰。
面对这些诉求,毛云莹没有选择逃避或忽视,而是迎难而上,以“最多跑一次”为引领,深入思考如何在工作中为老师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经过深思熟虑,她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供工作指引与资料模板等方式,为老师们打造一个舒适、清晰、高效的工作环境。毛云莹深知,只有真正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深悟笃行,全力推动服务升级
明确了工作方向后,毛云莹便开始着手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职称申报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节点,关乎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体现。毛云莹深知其重要性,但她也发现老师们在评职称这件事情上常常因为对流程不熟悉、材料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而多次奔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决定从源头入手,对职称申报的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
“我总结归纳了职称申报的七个环节,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发现‘摸底达标、佐证盖章、表格填写’这三个环节返工率较高。”针对这三个环节频频出现的问题,毛云莹制作了一份详细的宝典密卷,为老师们提供了清晰的工作路径和明确的操作指南,老师们只需要对照着模板填写,大大减少了因信息不明确或任务不清楚而导致的返工现象。
考虑到老师们对职能部门不熟悉,多年来毛云莹主动承担起了一项不易的任务。“像教学工作量汇总表、教学质量评价证明等都需要提前审核盖章的文件,这么多年都是由我统一收集代为盖章,让老师们一次都不用跑!”毛云莹说到这儿还颇为开心,让老师们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这不仅解决了老师们的实际问题,也让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在填写表格资料时,老师们常常对需要填报的资料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应该填哪个表、怎么填,每个老师情况不一,这对毛云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帮助老师完成资料填写,毛云莹先将所有需要填报的资料研究理解后,再一一制作模板,并详细说明填写方法。老师们在填写表格时,只需要参照模板,不用再为表格格式和填写内容的问题四处询问,进一步确保了 “最多找一人”的办事理念。
有趣的是,在问到工作上有什么需要感谢的人时,毛云莹还表现出了一点不好意思。为了解答老师们在评职称时最常发出的疑问:“我条件达标了吗?教科研业绩算吗?应该找哪个部门咨询?”等问题,毛云莹在深入研究评审制度的基础上,不时向人事处、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科技处等部门的领导、同事请教。在领导的帮助下理清思路之后,她会对老师们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辅导,真正实现了 “只进一扇门” 的服务承诺。
美好愿景,打造高效服务典范
毛云莹在 “职称申报” 工作中的一系列举措,只是她践行 “最多跑一次” 改革理念的一个缩影。在不断推进这一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她对高校服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认识到,高校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学生,而 “最多跑一次” 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做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事情。
建筑工程学院办公室作为学院运转的中枢,承担着十大行政职能。“作为办公室服务人员,我将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并努力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让老师们只进一扇门,最多找一人。”毛云莹提出了对自己的未来展望,承诺将会在各个事务中简化流程,节约老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在她看来,只有让教师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教学和科研的本职工作中,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